投资率,消费率跟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有什么联系

2024-05-13 11:09

1. 投资率,消费率跟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有什么联系

这些经济指标与居民收入没有必然联系。但是这些经济指标会在若干年后影响到物价和个人收入。
投资率: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内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但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受进出口的影响,又有生产额和使用额的区分。其计算公式为:投资率=总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生产额×100%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其公式为: 消费率=消费基金/GDP×100%。其中,消费基金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涨威胁之中。没有像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国内生产总值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其计算公式是:国内生产总值 = 私人消费 + 投资 + 政府消费支出 + 出口 - 进口这条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GDP = C + I + G + X - M

投资率,消费率跟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有什么联系

2. 研究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合理调节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影响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指标非常重要,因为它标志着这个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他的收入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有多大的消费能力,看一个居民、一个家庭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就要看这个指标,因为它是可支配的,他可以用于消费、投资,购买股票、基金,用于存款,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这是很重要的指标,它是国家决策很重要的依据。我看收入的高和低主要看这个指标,如果这个指标要比其他指标,比如和物价相比,如果这个指标高于物价的上扬,那么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是在提高的,如果低于物价的上涨,物价指数比他还要高那么也就是说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是在下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居民可支配收人是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成员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俩尔劳动得到的劳动收人;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人,如存欲的利息、出租房尾收人、保险收益、股息与红利收人、知识产权收人;政府对个人收人转侈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居民可支配收入个人收人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助送金和赚养金。居民收入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基础。据了解,1992年我国居民劳动收入占比达到50%,但目前居民劳动收入占比只有46%,低于全世界平均65%的水平。相关预测分析,如果“十四五”期间,劳动收入占比能从46%提高到56%,2025年左右,我国中产阶层可能从现在4亿人口提高到5.5亿;如果提高到60%以上,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到2025年或2036年我国中产阶层将可能占到总人口的45%到40%,“橄榄型”社会有望形成。

3. 为什么研究居民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消费水平提高,意味着居民的收入增加,说明该地区(或者国家)经济发展。通过研究各地的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广东居民消费水平高,说明该省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有所增加,那么国家会了解该省成功的做法,以便加以推广,在财政投入方面就会做出合理的安排。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低,说明发展较慢,国家就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
       可见,居民消费水平是国家作出经济决策的风向标之一。政府活动的方向、范围、主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参考各地的居民消费水平。

为什么研究居民消费水平

4. 研究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有什么意义要交论文了

我国的城乡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这也导致了在分析我国居民的消费时必须划分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较大,但是消费水平却不能与人口比重呈正比。 2003 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9.47% ,但农村居民消费只占全国居民消费的 41.40% ,城乡消费与人口比重的差距为 18.07% 。虽然相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是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均衡仍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从相对数水平上来说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程度基本相同,但比较基数及绝对数便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惊人的差距。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从 1978 年的 138 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2351 元,增加了 17.34 倍。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 405 元增加到 9393 元,增加了 22.19 倍,年均增长比农村居民高出 0.84 个百分。农村居民消费的起点本就比城镇居民低,再加之增长速度又慢于城镇居民,那么消费水平差距的扩大就是必然的。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使得城乡消费差距拉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不仅体现在消费占有率上,同时也存在消费结构的差异。 1 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与农村相比少 10 个百分点,于是城镇居民就能在文教娱乐、保险保健等方面投入更多,获得更高的生活保障,提高生活品质。中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不断扩大,如果将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这种差距将成为世界之最。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通过比较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旨在找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出现城乡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据此提出关于居民消费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建议。

5. 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及对比情况可说明什么

1,表明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仍然需要坚定不移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今年农村居民经济增长超过城市居民增长速度,可见我国的农村发展政策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
3,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及对比情况可说明什么

6.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于扩大有什么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居民衣、食、住、行、用等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3)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这是因为,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因此,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4)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
  (5)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支持和引导农民向城市流动;另一方面新时期解决城乡差距又不能只靠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必须搞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总体上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通过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7. 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哪些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

  总的来说,这是各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既有体制因素,如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城乡分割;又有政策因素,如投资、财政、金融、价格管理政策的不协调等;也有发展方面的因素。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发育程度农村慢于城市,农村的工业化慢于城市,农村的城镇化慢于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饮水、能源、通讯、交通等都比城市差很多。

  通过数据可以刻画分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由于城市存在着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的限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迟缓,农业相对生产率低,工业和农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别扩大,导致城乡差别扩大。到2001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了15.2%,但是农业就业人员仍然占全部就业人员的50%。从1996年到2001年,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4%下降到15.2%,而农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仅由50.5%降到50.0%。这意味着50%的农业劳动力只创造15.2%的产值。实际上,从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就一直远远低于工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趋势也是逐步下降的,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则是逐步上升的。如果按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由1990的4.8∶1上升到2001年的12.9∶1。

  第二,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扩大,9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曾一度缩小的价格“剪刀差”再度扩大,使得农业的贸易条件恶化了。自1997年以来,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都在下降,但是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幅度远远快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幅度,使得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再度形成,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第三,从城乡的投资结构看,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投资增长速度放慢,投资比重下降。1990~2001年,我国农村的集体、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平均为17.3%,明显慢于城镇24.8%的平均增长速度。农村集体、个体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到2001年已下降到19.5%,已降到1981年以来的最低点。城乡投资结构向城镇倾斜,导致城乡差别扩大。

  第四,从财政资金的流动情况看,从农村拿得多,给予的少,财政资金从农村净流出,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下降。2001年,农村资金通过财政渠道净流出额高达1078亿元;财政支农比重逐年下降,1978年为13.4%,1990年降到10%,到2001年已经下降到8%。

  第五,从信贷资金的流动情况看,资金也是从农村净流出的,金融部门的支农力度也在减弱。到2000年,农村信贷资金净流出额已经高达4048亿元。国有独资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减少了地方分支机构,有的则把分支机构从农村撤出;同时,又增加了从农村吸收资金的渠道———邮政储蓄,只从农村抽血,不给农村输血。各大商业银行向城市集中,农村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

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哪些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

8.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的关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2012年7月,31省区公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占据前三名,甘肃垫底。从增幅来看,海南增幅最高,达17.9%。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
 
家庭总收入
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
(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2)经营性收入, 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个人所得税
指调查对象被扣缴的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等个人所得的税款。
社会保障支出
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具体包括个人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交纳的医疗基金、个人交纳的失业基金、个人交纳的养老基金和个人交纳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
指调查户因承担记账工作从统计部门、工作单位和其它途径所得到的现金。不包括实物部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